新学期伊始,为夯实新生职业发展根基,培育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我校创意设计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研室于近日举办了以“塑专业形象,铸职业未来”为主题的新生职业素养培养专题教研活动。职业素养是高职教育的灵魂,对于未来将投身于“美”的创造与传播行业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次活动旨在深入探讨如何系统、有效地引导新生完成从学生到“准职业人”的关键转变。
聚焦内涵:职业养成绝非小事
在专题研讨环节,与会教师首先聚焦“职业养成”这一概念。讨论超越了简单的“不迟到、不早退”,深入到了时间管理、项目执行力、客户沟通、团队协作乃至知识产权保护等深层职业能力。专业教师戴老师提出:“我们计划在《化妆设计》《发型设计》等核心课程中引入‘模拟工单制’,让学生以员工身份完成从客户咨询到方案执行的全流程,在真实项目中内化职业规范。”这一提议得到了广泛赞同,大家认为,职业素养教育不能游离于专业教学之外,而应成为其内在的核心维度。
探讨标准:仪容仪表是“流动的名片”
作为形象的塑造者,自身的仪容仪表无疑是其专业能力最直观的体现。如何制定标准成为热议焦点。与会教师一致认为,应避免“一刀切”,充分尊重专业的创意性与学生的个性。最终,会议倡议制定一份《专业学生仪容仪表指南》,其核心原则是:在确保安全、尊重场合的前提下,鼓励富有创意的得体表达。例如,鼓励时尚穿搭,但必须符合实训操作的安全要求。为化被动为主动,教研室计划在本学期举办“最佳职业造型周”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展示何为“专业形象”。
夯实基石:卫生习惯与尊师重道彰显底蕴
实训室是未来的工作场,其卫生状况直接反映了学生的职业责任心。针对这一“老大难”问题,教师们群策群力,提出了推行“5S”现场管理法的长效机制,将实训室分区包干,并将值日情况纳入课程考核体系,从而培养学生对工具和环境的敬畏之心。
而对于“尊师重道”这一传统美德,讨论则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它不仅仅体现在课堂问候中,更体现在尊重老师的时间(如预约咨询)、尊重老师的知识产权,以及在网络空间中的得体互动。教师们同样反思,以身作则、用专业学识与人格魅力赢得学生尊重,是这一切的基础。
成果丰硕:形成系统性实施方案
经过近两小时的热烈研讨,本次教研活动最终形成了丰硕的成果。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新生职业素养启蒙教育实施方案》的框架。该方案明确提出了“课程融入”、“活动引导”和“积分评价”三驾马车并进的策略,旨在将素养教育全面渗透到第一、第二课堂,并建立可量化的“职业素养积分卡”,与评优、实习推荐等环节挂钩。
本次教研活动不仅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路径,更彰显了我校专业教师团队以生为本、持续改进的育人初心。它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新同学们准备了一份富有专业特色的“开学礼”,为他们扣好职业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踏上成为行业翘楚的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戴温柔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