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伊始,专业负责人林桂亚系统阐述了表现性评价的核心内涵与时代背景。她指出,表现性评价注重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中,通过学生完成具体任务的表现,来综合评价其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及素养发展水平。这种评价方式尤其契合信息安全技术这类实践性强、技术迭代迅速的专业领域,能有效实现教学、学习与评价的一体化,无缝对接行业岗位需求。
在交流研讨环节,与会教师结合《会展策划》课程的优秀评价方案范例,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信息安全专业的表现性任务设计应紧密围绕“安全运维”“渗透测试”“应急响应”“安全方案设计”等核心岗位职责,积极创设如“企业网络攻防模拟”“安全审计报告撰写”“漏洞分析与修复方案汇报”等实战任务,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问题解决与团队协作能力。
在评价机制创新方面,会议形成了“多元主体,综合评定”的共识。未来评价体系将融合教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AI智能辅助评价及小组互评等多种方式,确保评价结果更为全面、客观与精准。特别是在终结性考核中,计划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到汇报答辩的全流程,并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评分,显著提升人才评价的行业认可度。
此外,会议还深入讨论了如何将过程性考核与增值评价有机结合。通过设置阶段性实训任务、关注课堂表现、鼓励参与项目实践与专业竞赛等方式,构建一个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动态评价体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鼓励其在持续进步中提升综合素养。
会议最后,专业负责人林桂亚进行总结发言。她强调,构建科学合理的表现性评价体系是推动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下一步,本专业将组建专项团队,系统开发与课程标准、岗位能力链条紧密对接的表现性任务库与评分标准,全力推动评价改革落地生根,为培养具备卓越实战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信息安全技术人才提供坚实支撑。